鄢字五行属性
部首阝部 部外笔画11画 总笔画13画
康熙笔画(鄢:18)画 部首邑 部首笔画7画 部外11画
五笔ghgb 郑码aiuy 仓颉mfnl
四角号码17327 统一码基本区 U 9122 结构左右结构
取名参考
- 推荐度72%
- 文化印象88%
- 字性6
0偏男中性9偏女
五行属性:土
是否为常用字:否
姓名学:姓
取名含义
姓名学解释:中国周代诸侯国名,在今河南省焉陵县一带。
起名意思:古邑名。
取名寓意:鄢字用着取名寓指之义,寓意一般。
使用次数:每千万人出现次数约1795次,用于第一个字占:76%,男孩名字占53%,女孩名字占:47%。
取名忌讳:
1、鄢字五行属性为土,根据五行土克水的原理,鄢字取名忌讳用五行属水的字取名;
2、鄢字取名忌讳与同韵母ān或同声调阴平的字起名,这样读起拗口,没有节奏感;
3、鄢字取名忌讳与先祖长辈同字,如果先祖名字中带有鄢字,晚辈忌讳用鄢字取名。
五行字典
《廣韻》《韻會》於乾切《集韻》於虔切《正韻》因肩切,音焉。《說文》南郡縣名。
又《廣韻》《韻會》《正韻》於幰切《集韻》隱幰切,音偃。地名。在鄭。
又《廣韻》《集韻》於建切,音堰。地名,在楚。《字彙補》《路史·國名紀》:鄢地有三,楚之鄢都,襄陽之宜城也。鄭伯克段于鄢,開封之鄢陵也。若穆叔如莒及鄢陵,則沂之安陵也。《正字通》荆州之鄢音焉,鄢城之鄢音偃,《漢·地志》作。《集韻》作傿,非。
又姓。
说文解字
《説文解字》清・陈昌治刻本
【卷六】【邑部】鄢
南郡縣。孝惠三年改名宜城。从邑焉聲。於乾切
《説文解字注》清・段玉裁
南郡縣。孝惠三年改名宜城。
南郡宜城,二志同。前志曰。宜城,故鄢。惠帝三年更名。按今湖北襄陽府宜城縣縣西南九里故鄢城,亦謂之宜城廢縣是也。左傳昭十三年。王沿夏。將欲入鄢。杜曰。夏,漢別名。順流爲沿。順漢水南至鄢也。秦昭襄王卄八年。白起攻楚取鄢鄧。二十九年。白起攻楚取郢爲南郡。高誘曰。秦兵出武關則臨鄢。下黔中則臨郢也。
从邑。焉聲。
於乾切。十四部。按釋文於建反。又於晩反。又按春秋經傳鄭伯克段于鄢,晉及楚鄭戰于鄢陵,說者謂潁川郡地也。前志作傿陵。
汉语字典
◎ 鄢
名词
(1) 古邑名
(2) 春秋楚别都,汉惠帝时改为宜城,在今湖北省宜城县
(3) 春秋莒邑。又名鄢陵、安陵,在今山东省沂水县境
(4) 周国名。春秋时为郑所灭,改名鄢陵,在今河南省
(5) 姓
热门查询
Warning: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() in /www/wwwroot/pc.manfenqiming.com/kangxi/rightbox.php on line 105