晋济扬
名字详解
用字寓意
济意为渡过水流,帮助救助,拯救救济,有益等。《楚辞·屈原·涉江》:“哀南夷之莫吾知兮,旦余济乎江湘。”起名寓意为心地善良,乐于助人,勇于克服困难,福泽绵长。救济,济世。此为贵字,有助于家庭和谐美满,富贵发达。
扬本义为簸动,向上播散。引申为高举、向上,载空中飘动,也有称颂、传播的意思。《礼记·乐记》:“发扬蹈厉, 大(太)公 之志也。”取名寓意为积极向上,阳光活泼,充满斗志,自强不息,潇洒乐观。发扬,弘扬。在名字中多指目标远大,扬长避短,发挥优势之意。
含义解释
● 晋 拼音:[jìn], 五行:火
晋(晋) jìn
◎ 进:晋级。晋升。晋谒(进见)。
◎ 中国周代诸侯国名。
◎ 中国山西省的别称:晋剧。
● 济 拼音:[jì], 五行:水
济(济) jì
◎(濟)
◎jì
◎渡,过河:同舟共济。
◎对困苦的人加以帮助:济世。救济。赈济。周济。接济。
◎补益:无济于事。
◎济
◎(濟)
◎jǐ
◎〔济水〕古水名,源于今中国河南省,流经山东省入渤海。
◎(濟)
◎笔画数:9;
◎部首:氵;
● 扬 拼音:[yáng], 五行:火
扬(扬) yáng
◎(揚)
◎yáng
◎簸动,向上播散:扬水。扬场(ch俷g )。扬汤止沸。
◎高举,向上:扬手。扬帆。趾高气扬。扬眉吐气。
◎在空中飘动:飘扬。
◎称颂,传播:扬言。扬威。颂扬。扬弃。扬名。
◎姓。
◎抑
◎笔画数:6;
◎部首:扌;
古诗名句
汉代·刘彻《秋风辞》
济扬泛楼船兮济汾河,横中流兮扬素波。
含义解释
《秋风辞》是西汉武帝刘彻的作品。公元前113年,汉武帝刘彻率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,时值秋风萧飒,鸿雁南归,汉武帝乘坐楼船泛舟汾河,饮宴中流,触景生情,感慨万千,写下了这首《秋风辞》。诗以景物起兴,继写楼船中的歌舞盛宴的热闹场面,最后以感叹乐极生悲,人生易老,岁月流逝作结。全诗比兴并用、情景交融,意境优美,音韵流畅,且适合传唱,是中国文学史上“悲秋”的佳作,历来受到赞誉。

姓氏渊源
晋
【释义】晋,“箭也”。甲骨文和金文中“晋”的字形是两箭插入器中之形。晋就是箭的古文。因箭是飞行之物、前进之物。所以,晋,义为进。
【起源】出自姬姓。周武王将儿子叔虞,分封为唐地的首领,故称为唐叔虞。至其子燮父,因唐地有条河流叫晋水,就将地名改为晋,并建立了晋国(今山西省太原一带),传二十代,韩、赵、魏三家分晋。原晋国王公之族被废为庶人,子孙遂以原国名为晋姓。
得姓始祖:叔虞(周武王之子)
始祖地:山西太原
郡望堂号:虢郡、平阳;廉洁堂、贞孝堂
当今排序/人口:第319位/约16.2万
宋版百家姓排序:不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