毕子上
名字详解
用字寓意
子指儿或女。取名意为有学问、有道德的人。又用作对男子的美称。子孙、子嗣。 现也指天之骄子、有学问、有德行的人。
上旧时称为皇上,取名寓意能够称为有一定地位的人。上面,顶端,上升。象征一生向上,贵人明显,多福多才。
含义解释
● 毕 拼音:[bì], 五行:水
毕(毕) bì
◎(畢)
◎bì
◎完结:礼毕。毕业。毕生。毕力。
◎完全:毕肖(xi刼 )(完全相象)。凶相毕露。毕其全力。
◎究竟,到底:毕竟。
◎星名,二十八宿之一。
◎古代田猎用的长柄小网,亦指用长柄网捕取禽兽:“鸳鸯于飞,毕之罗之”。
◎古代丧祭时穿牲体的横木。
◎姓。
◎笔画数:6;
◎部首:比;
● 子 拼音:[zǐ], 五行:水
子(子) zǐ
◎ 古代指儿女,现专指儿子:子女。子孙。子嗣。子弟(后辈人,年轻人)。
◎ 植物的果实、种子:菜子。瓜子儿。子实。
◎ 动物的卵:鱼子。蚕子。
◎ 幼小的,小的:子鸡。子畜。子城。
◎ 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:子弹(dàn )。棋子儿。
◎ 与“母”相对:子金(利息)。子母扣。子音(辅音)。
◎ 对人的称呼:男子。妻子。士子(读书人)。舟子(船夫)。才子。
◎ 古代对人的尊称;称老师或称有道德、有学问的人:孔子。先秦诸子。
◎ 地支的第一位,属鼠:子丑寅卯(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)。
◎ 用于计时:子时(夜十一点至一点)。子夜(深夜)。
◎ 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:子爵。
◎ 附加在名词、动词、形容词后,具有名词性(读轻声):旗子。乱子。胖子。
◎ 个别量词后缀(读轻声):敲了两下子门。
● 上 拼音:[shàng], 五行:金
上(上) shàng
◎ 位置在高处的,与“下”相对:楼上。上边。
◎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:上古。上卷。
◎ 等级和质量高的:上等。上策。上乘(佛教用语,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)。
◎ 由低处到高处:上山。上车。上升。
◎ 去,到:上街。
◎ 向前进:冲上去。
◎ 增加:上水。
◎ 安装,连缀:上刺刀。上鞋(亦作“绱鞋”)。
◎ 涂:上药。
◎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:上课。上班。
◎ 拧紧发条:上弦。
◎ 登载,记:上账。
◎ 用在名词后边,表示时间、处所、范围:晚上。桌上。组织上。
◎ 用在动词后边,表示开始、继续、趋向、完成:爬上来。锁上。选上代表。
◎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:上年纪。
◎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,相当于简谱“1”的高音。
上shǎng ㄕㄤˇ
◎ 〔上声〕汉语声调之一,普通话上声(第三声)。

姓氏渊源
毕
【释义】毕,本义是田网,即古代狩猎用的长柄网。甲骨文金文上的毕字就像用树枝编织而成的长柄兜网。
【起源】源于姬姓,以国为氏。商末,周文王的第十五子高,随周武王兴师伐纣立下赫赫战功。西周王朝建立后,为“周初四圣”之一。后被周武王姬发封于毕地(今陕西长安、咸阳北),建立毕国,称“毕公高”。姬高与周公姬旦、召公姬奭一起辅政,使周王朝形成了“成康之治”的盛世。毕公高的后代毕万后来事仕于晋国,乃封于魏地(山西芮城),后代有改姓为魏氏。仍居毕国者,遂以国为氏,称毕氏。毕、魏同宗同源。
得姓始祖:毕公高
始祖地:陕西咸阳
郡望堂号:扶风、东平、河南;河内堂、太原堂当今排序/人口:第150位/约103万
宋朝百家姓排序:第121位